文|光阴
9月28日,美国华盛顿。副总统万斯在接受采访时证实,美方正在考虑乌克兰提出的获取“战斧”导弹请求,这事儿立刻成了全球焦点。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报道,万斯的说法来自当日采访。接着外界更关心三点:射程多远,谁来操作,用在哪儿。
“战斧”是什么,美国海军公开资料写明射程大约1600公里,具体看型号和任务。也有媒体给出更高数值的说法。如果在乌克兰境内部署,莫斯科和俄国内不少设施都会在威胁圈里。这不是口号,是地图上多了一圈能打到的范围。
再看白宫态度。7月14日,特朗普在白宫会见北约秘书长时公开说“对俄罗斯非常不满”,还放话“50天内不能达成协议,我们将对俄罗斯征收100%关税”,多家美媒有现场转录。这句话说明,他从劝谈开始往更硬的路上走。
今年1月他刚上任时,一直讲要促成和谈,也多次批评把钱往外送。现在几个月过去,话锋变了。同样重要的是,他要拿到看得见的结果,还要兼顾国内的议员和盟友的诉求,所以动作在加码。
他后来又说“我觉得我们大概达成了四次协议,但事情就是这么没完没了地继续下去”,这是他自己的原话。这透露出他对普京的耐心在耗尽,做法从劝到压,节奏也在变快。
然后是“组合拳”的第一招。不是先给炸药,而是先给路。美方准备和乌方共享更细的俄防空分布图,这类说法出现在美方官员对媒体的解释里。这样乌军的无人机和导弹,就能绕雷达,挑薄弱处,走更合适的航线。
第二招才是硬货。“战斧”巡航导弹,低空飞,命中准,能打远。按美国海军和美国国会研究服务处公开资料,它既能打指挥所也能打能源设施。一旦打进俄内陆,性质立刻不同;同样,这会让冲突层级抬高。
风险也上来。这类导弹的部署和使用,通常离不开美方技术人员、情报链路和通信支持。因为这个,谁在现场,谁按按钮,成了争议点。这不只是给不给的问题,而是怎么给、给到哪一步的问题。
看俄方反应。10月2日,在索契的“瓦尔代”年会上,普京表示,一旦美方把“战斧”给乌克兰,会引发新一轮升级,据新浪财经转引的现场报道。他的话既是警告,也是留口子,意思是看美方最后怎么落地。
普京还说,导弹部署离不开美军直接参与,那就等于北约下场。他把线画得很清楚。言下之意是,只要出现美军人影,就按参战来处理,后果由此算起。
10月6日,特朗普说他已经做出某种决定,但没讲细节,只说要弄清用途和去向。这个“欲言又止”,像是在看各方反应。同样,他也在给自己留转身的余地,方便根据结果再调整。
乌克兰这边,泽连斯基说,和美方就“远程武器系统”谈过,谈得不错,最终看特朗普点头与否,乌方公开发言有提到。基辅在等,因为它希望把前线压力往后推,让俄方后方更不安稳。
另外还有一条路。特朗普更偏好让盟国先从美国买,再转给乌克兰。这样美国不用直接动纳税人的钱,军工企业也有订单,盟友出面分担风险。结果看起来划算,但技术支持和情报链条还是美国的,这点绕不开。
这是美俄围绕乌克兰的一场掰手腕。美国想提升乌克兰的打击能力,逼普京回到桌边;俄罗斯靠划红线压节奏,防止升级到它不想看到的程度。两边都在下棋,步子越快,出手越要稳。
夜里,波兰热舒夫机场的货机在跑道尽头轰鸣,地勤把标着电子设备的灰色箱子推向机舱,手机屏幕里是基辅的坐标。等到第一张共享地图抵达前线屏幕,下一步会是谁来决定哪一条航路被点亮?
信息来源:
- 央视新闻客户端:万斯称美国正考虑向乌克兰提供“战斧”导弹的采访报道
- 新浪财经:普京在“瓦尔代”年会上关于“战斧”及对美关系的讲话转引
- 美国海军公开资料:Tomahawk(战斧)巡航导弹性能说明(射程、任务类型)
- 美国国会研究服务处(CRS)相关报告:美援乌武器与情报支持框架
- 多家国际媒体长期报道:波兰热舒夫机场作为对乌物资中转枢纽(包括BBC与路透社)
保宇配资-股票配资股票户网-配资开户平台-配资在线导航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